必发88

股票代码 SH 600547 HK 1787

多省发布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发布日期:2023.02.21

近来各个省份陆续印发了2021-2025年的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这些规划是各省加强和改善矿产资源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活动的重要依据,是推进和实现矿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涉及省份包括山西省、四川省、湖南省、山东省。

山西省

总体目标

围绕山西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立足矿产资源以煤为主的基本省情,以“双碳”目标为牵引深化能源革命,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到2025年底,矿产资源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模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勘查开发利用布局与结构更加优化,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全面提高地热勘查开发利用程度,大力推进晋北(大同、忻州)、晋中(太原、晋中)、晋南(临汾、运城)三大地热勘查开发利用基地建设,力争成为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基地,推动山西省由传统能源大省向新型综合能源大省转型;矿山生态环境显著好转,全省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具体要求

根据全省国土空间布局、生态本底、综合承载能力、资源禀赋和地质工作实际,优化矿产资源总体布局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区域布局,统筹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促进能源资源基地、国家规划矿区、重点勘查区、重点开采区、战略性矿产保护区等建设,服务“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格局。重点勘查矿种:重点加强煤层气、页岩气、地热(浅层地温能、干热岩)等清洁能源和锂、铌、钽、晶质石墨、氦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进一步勘查煤炭、铁、铝土矿、金、铜、铅、锌、钼、银、锰、金红石、冶镁白云岩、石膏、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硅质原料、高岭土、矿泉水等矿产。重点开采矿种:紧抓国家政策机遇,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接续配置,加快向市场投放煤炭矿业权、释放先进优质煤矿产能,强化煤炭和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有序开采铝、铁、铜、金、锰、银、金红石、石墨、脉石英、石膏、高岭土、膨润土、珍珠岩、花岗岩、含钾岩石、水泥用灰岩、白云岩、硫铁矿、建筑石料用灰岩等固体矿产及地热、矿泉水等液体矿产。深化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优化矿山布局和开发利用规模结构,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红线等要求,合理调控开发利用强度,严格准入管理,提高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水平;在全省实施绿色勘查、绿色矿山建设。加快建设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三气”共探共采示范基地和沁水盆地煤层气高效勘探抽采示范基地,继续实施全省煤矿瓦斯抽采全覆盖工程;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加强矿业城市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建设。

四川省

总体目标

到2025年,重要矿产资源量稳步增长,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有所提高,勘查开发与保护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资源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水平明显提升,绿色矿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重要矿产实现找矿新突破。加大财政投资矿产勘查力度,提高重要矿产资源综合勘查水平和保障程度,新发现战略性矿产资源大中型矿产地10至15处。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得到有力支撑。

矿政管理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面推进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行政审批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更加精细,资源家底更加清楚。“净矿”出让取得成效,出让收益征收、分配机制更趋合理。基本完成矿业权市场和公共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矿产资源管理效能明显提升。

具体要求

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突出重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建设,结合省域范围内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资源禀赋、开发现状、经济发展和产业链布局,实行区域差别化、矿种差异化管理,统筹安排矿产勘查开发布局和时序,形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建设协调发展新格局。支持能源资源基地提能升级,到 2025年,纳入基地建设的天然气、页岩气、钒钛磁铁矿、锂矿、稀土等优势矿产生产能力占到全省90%以上,实现资源规模开发和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国家规划矿区增储上产,以紧缺和优势矿产为重点,强化11个国家规划矿区建设,加强会理拉拉铜矿、会东大梁子铅锌矿、德昌大陆槽稀土矿、木里梭罗沟金矿、南江尖山石墨矿等重要大中型矿山外围及深部找矿工作。明确勘查开发重点方向,重点勘查矿种:成都平原重点勘查天然气、页岩气、地热、矿泉水、优质玄武岩,川东北重点勘查天然气、页岩油、天然沥青、煤层气、钒、铼、地热、钾盐、石墨,川南重点勘查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攀西地区重点勘查钒钛磁铁矿(共伴生钴、镍、钪、镓、锗等)、铅、锌、铜、铌、钽、锆、稀土、优质玄武岩、萤石,川西北重点勘查地热、锡、岩金、银、铜、锂、铌、铍、钽;重点开采矿种:重点开采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炼焦用煤、无烟煤、地热、钒钛磁铁矿、锰、铜、岩金、银、稀土、锂、磷、优质玄武岩等矿产,在符合准入条件的前提下,优先出让采矿权,适度扩大开发规模,提高资源供应能力,稀土等国家保护性开采矿种采矿权出让及开采应符合国家相关管控要求。加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统筹重点勘查区地质工作,科学划定勘查规划区块。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和结构,加强资源开发与保护,合理划定开采规划区块,强化砂石土资源开发利用管控,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全面加强绿色勘查实施,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强矿区生态保护修复,加强地质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严格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提高地质资料信息化与社会化服务水平。

湖南省

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全省矿产资源优势更加突显,矿产开发利用更加规范集约,资源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更加协调适应,矿产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完善有效,矿业转型绿色发展新格局全面形成。

优势矿产资源金、钨、锡、锑等探明矿产资源储量持续增加,新增重要矿产地10处,加快能源资源基地、国家规划矿区建设,稳定战略性矿产供应链,按自然资源部要求完成2处重要矿产地储备。进一步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结构,控制矿山数量在3000个以内,提高大中型矿山比例至30%,形成以大中型矿山为主体的开发格局。全面加大资源开发利用科技创新,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更加协调适应。矿产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完善有效。

具体要求

统筹勘查开发保护布局,主动对接融入区域战略布局;优化重要成矿区带勘查开发保护格局,以湘西北成矿区、湘东北成矿区、雪峰弧形成矿带、湘中成矿区、湘南成矿区五个重要成矿区带内大中型矿山及其深边部为重点,加强规划空间要素保障,进一步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布局, 促进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定位相适应;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促进各类资源型地区特色发展。重点勘查开发战略性及优势矿产。聚焦战略性、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所需矿产资源,重点勘查开发金、锑、钨、锡、铅、锌、锰、铌、钽、稀土、重晶石、石墨、普通萤石、高纯石英、长石、高岭土、陶瓷土、海泡石、方解石(碳酸钙)、滑石、饰面石材、地热、矿泉水、普通建筑石料用砂石矿等矿产,巩固湖南有色金属传统优势地位,保障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满足民生矿产资源需求;限制开采高硫高灰煤炭、钒、低品位赤铁矿、砂金、难选铍铷铯矿、硫铁矿、低品位磷矿、石膏。加强资源安全保障,突出能源资源基地核心地位,加强国家规划矿区资源保障,落实战略性矿产储备和保护。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有序推进矿产资源勘查,合理设置勘查规划区块。优化开发利用分区布局,科学设置开采规划区块,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强化矿产资源保护,完善开发准入退出机制。深化矿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矿业开采秩序整治,加大矿业领域科技创新,持续推进矿业绿色发展,加快矿区生态保护修复。

山东省

总体目标

2025年目标:地质工作服务支撑领域得到新拓展;矿产资源勘查取得新突破,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强战略性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推进金、铁、煤等优势矿产深部找矿,地热清洁能源勘查取得新成效,力争新发现和评价大中型矿产地不少于10处;矿产资源开发总量管理实现新目标;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格局达到新高度,到2025年,固体矿产大中型矿山比例不低于65%;矿产资源节约集约与综合利用达到新水平;矿业绿色智能发展取得新成效;矿产资源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

具体要求

统筹“456”规划总体布局。划定鲁东金及石墨、鲁中南铁及建材非金属、鲁西南煤炭和黄河流域(山东段)油气地热4个资源区,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山东省“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战略。推动能源资源基地、国家规划矿区、战略性矿产资源保护区、重点勘查区、重点开采区5类重点功能区建设,打造资源保障的核心区域,实现矿产资源安全有效供给。推动在重点功能区内设置矿业权区块,优化矿业权设置选址,满足生态保护红线等国土空间三条控制线管控要求。实施胶东世界级黄金资源产业基地、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矿产资源节约利用与保护、绿色矿山和智能矿山建设6个重大工程,推进山东省矿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勘查开采矿种:煤、地热、铜、金、稀土、铁、石墨、萤石等;限制勘查开采矿种:水泥用灰岩、石膏;禁止勘查开采矿种:砂金、蓝宝石砂、金刚石砂、可耕地的砖瓦用粘土。以国家紧缺和战略性矿产为主攻矿种,同时兼顾省内优势矿产,规划9个重点调查评价区。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区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以金、稀土、萤石、多金属、钛等矿种为重点,先期开展基础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通过圈定找矿靶区,新发现矿产地,引导和服务商业性矿产勘查,提供基础依据。加强资源优化配置,落实资源储备与保护,积极推行“净矿”出让。强化资源综合利用,鼓励科技创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实施绿色勘查,建设绿色矿山,打造智能矿山,强化矿区生态保护修复。(摘自矿业界网)